【东周是被谁灭的】东周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它始于公元前771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今洛阳),终于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攻占周王室所在地,周赧王被废,东周正式灭亡。那么,东周到底是被谁灭的?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关键事件和结论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历史背景
东周时期,周天子权威逐渐衰落,诸侯国势力崛起,形成了“礼崩乐坏”的局面。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争霸;到了战国时期,七雄并立,战争频繁。最终,秦国在商鞅变法后迅速崛起,成为最强的诸侯国。
二、东周灭亡的关键过程
1. 周赧王时期:周赧王在位期间,周王室已无实权,仅存名义上的统治。他试图联合六国对抗秦国,但失败。
2. 秦昭襄王时期:秦昭襄王在位时,秦国已经控制了大部分中原地区。公元前256年,秦军攻入周都洛阳,俘虏了周赧王,周朝正式灭亡。
3. 周朝的终结:虽然周朝名义上灭亡于公元前256年,但其影响深远,为后来的秦朝统一奠定了基础。
三、结论
东周并非被某一个国家或个人直接“灭”,而是由于长期的内乱与诸侯割据,最终在秦军的进攻下走向终结。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正式结束了东周的历史。
四、总结表格
项目 | 内容 |
东周起始时间 | 公元前771年(周平王东迁) |
东周结束时间 | 公元前256年(周赧王被废) |
灭亡主体 | 秦国(秦昭襄王时期) |
关键人物 | 周赧王、秦昭襄王 |
灭亡方式 | 秦军攻入周都,俘虏周王 |
历史意义 | 东周灭亡标志着周朝正式终结,也为秦朝统一奠定基础 |
综上所述,东周是被秦国所灭。这一历史事件不仅标志着周朝的终结,也预示着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统一王朝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