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狸祠下的读音和意思】“佛狸祠下”出自南宋词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句诗中的“佛狸祠”是一个历史典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本文将从读音、含义及背景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读音解析
“佛狸祠下”的正确读音为:
汉字 | 拼音 | 声调 |
佛 | fó | 第二声 |
狸 | lí | 第二声 |
祠 | cí | 第二声 |
下 | xià | 第四声 |
需要注意的是,“佛”在这里读作“fó”,而非“fú”。这是因为在古代汉语中,“佛”常用于佛教相关词汇,如“佛陀”、“佛经”等,均读作“fó”。
二、词语含义
1. 佛狸
“佛狸”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名。拓跋焘在位期间曾南侵,攻占扬州等地,后被百姓称为“佛狸”,意为“小老鼠”,带有贬义。辛弃疾借此指代侵略者,表达对国家沦陷的痛心。
2. 祠
“祠”是指祭祀祖先或神灵的场所,类似于庙宇。这里的“佛狸祠”即为纪念拓跋焘而建的祠堂。
3. 佛狸祠下
整体意思为“在佛狸(拓跋焘)的祠堂之下”。辛弃疾借此表达对当时南宋朝廷不思进取、只顾享乐的讽刺,同时也表达了对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的强烈愿望。
三、历史背景与文学意义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一生致力于抗金事业,但始终未能实现抱负。他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古讽今,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对英雄人物的怀念。
“佛狸祠下”这一句,正是他借古讽今的典型例子。通过提及北魏皇帝的祠堂,他暗示当时的南宋朝廷如同当年的腐朽政权一样,沉迷于享乐,缺乏远见,导致国家衰败。
四、总结表格
项目 | 内容说明 |
词语 | 佛狸祠下 |
读音 | fó lí cí xià |
含义 | 指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祠堂之下,借指敌人的遗迹或入侵者的象征。 |
出处 | 南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文化意义 | 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讽刺南宋朝廷的软弱无能,寄托收复中原的愿望。 |
历史背景 | 北魏拓跋焘曾南侵,百姓称其为“佛狸”,后建祠纪念。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佛狸祠下”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描述,更蕴含了深刻的爱国情怀与历史反思。它提醒我们,面对外敌入侵时,应铭记历史,奋发图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