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怨自艾是成语吗】“自怨自艾”这个词语,听起来似乎是一个常见的表达方式,但很多人对其是否为成语存在疑问。本文将从成语的定义出发,结合“自怨自艾”的来源、用法和语义,来判断它是否属于成语。
一、成语的定义
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固定短语,通常由四个字组成,具有特定的意义和文化背景。它们往往来源于古代文献、历史典故或民间俗语,具有高度的凝练性和表现力。成语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广泛使用,能够简洁地表达复杂的思想。
二、“自怨自艾”是否为成语?
1. 来源分析
“自怨自艾”出自《孟子·万章上》:“人之有德慧术知者,尝限于其身;而自怨自艾,则其德慧术知也。”这里的“自怨自艾”原意是指自我责备、自我悔恨。后来逐渐演变为一个常用表达,表示一个人因自己的过失而感到懊悔、自责。
2. 结构分析
“自怨自艾”由两个动词性短语构成:“自怨”与“自艾”。“自”表示自己,“怨”指埋怨,“艾”通“刈”,意为惩罚、责备。整体结构符合成语的常见形式,即四字组合,意义完整。
3. 使用情况
在现代汉语中,“自怨自艾”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因为自身错误而感到后悔,带有较强的主观情绪色彩。例如:“他总是自怨自艾,不肯面对现实。”
三、总结对比
项目 | 内容说明 |
是否成语 | 是 |
出处 | 《孟子·万章上》 |
字数 | 四字 |
语义 | 自我责备、悔恨 |
用法 | 常用于书面语和口语,表示对自身错误的反省 |
现代使用情况 | 广泛使用,常用于文学、文章、日常交流 |
四、结论
综合以上分析,“自怨自艾”不仅是一个成语,而且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广泛使用频率的成语。它不仅在古文中出现,也在现代汉语中被频繁使用,表达了人们对自身行为的反思和悔悟。
因此,答案是:“自怨自艾”是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