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城濮之战全文和翻译】《左传》是记录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典籍,其中“城濮之战”是春秋时期一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战役。这场战役发生在公元前632年,晋国与楚国之间的较量,标志着晋国在中原地区的崛起,也奠定了晋文公的霸主地位。
一、
城濮之战是晋文公为争夺中原霸权而发动的一场重要战争。战前,晋国联合齐、秦等国,共同对抗楚国。楚成王因轻敌冒进,导致战败。此战中,晋国采用灵活战术,利用楚军的弱点,最终以少胜多,取得胜利。
此战不仅体现了晋文公的政治智慧与军事才能,也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激烈局面。同时,它也展示了《左传》作为历史文献的真实性和文学性。
二、城濮之战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 晋文公和秦穆公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礼,并且对楚国有二心。 |
晋文公曰:“吾不欲战。”子犯曰:“天命不常,民之多幸,非其罪也。” | 晋文公说:“我不愿意打仗。”子犯说:“上天的命运不固定,百姓的幸运,不是他们的过错。” |
楚子入郑,郑伯出走,子玉复战于城濮。 | 楚成王进入郑国,郑伯逃走,子玉再次在城濮与晋军交战。 |
晋师陈于莘,楚师陈于蒲。 | 晋军在莘地列阵,楚军在蒲地列阵。 |
子玉使宛春告于晋师曰:“请复卫侯而封曹,臣请事晋。” | 子玉派宛春向晋军求情:“请恢复卫侯的地位并封曹国,我愿意臣服于晋。” |
晋侯曰:“不可。与郑有约,未可背也。” | 晋文公说:“不可以。我们与郑国有约定,不能违背。” |
子玉怒,遂战。 | 子玉大怒,于是决定开战。 |
晋师退三舍,楚师逐之。 | 晋军后退三舍(九十里),楚军追击。 |
晋军伐楚,楚军败绩。 | 晋军进攻楚军,楚军战败。 |
楚子奔商丘,子玉自缢于连谷。 | 楚成王逃往商丘,子玉在连谷自缢。 |
三、总结
城濮之战不仅是晋国战胜楚国的关键战役,也是春秋时期政治与军事策略的典范。通过此次战役,晋国确立了其在中原的主导地位,也为后来的霸权格局奠定了基础。《左传》对此战的记载详实,语言生动,展现了古代战争的复杂性与历史的深刻性。
注: 上述内容为根据《左传》相关篇章进行整理与简化后的版本,旨在提供清晰的历史背景与关键信息,便于读者理解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