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唐僧师徒四人一路西行,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一座荒凉的山脚下。此时正值黄昏时分,夕阳将天空染成一片金红。唐僧勒马停步,环顾四周后说道:“天色已晚,我们找个地方休息吧。”
悟空闻言跳下马来,四处张望一番道:“师父莫怕,前方不远处似乎有座庙宇,咱们可以去那里暂避风寒。”说着便当先领路前行。
不多时,果然发现了一座破败的古庙。众人进入庙内,只见殿中供奉着一尊模糊不清的神像。猪八戒嘟囔着抱怨道:“这庙都快塌了,连个香火钱都没留下,真是扫兴!”沙僧则忙着拾柴生火,准备煮些斋饭充饥。
夜深人静之时,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一个身穿青衣的男子闯入庙中,他手持宝杖,面露焦急之色。那男子自称是孙悟空的朋友,并声称自己的身份被冒充,请求帮忙辨明真伪。
唐僧听闻此言,不禁皱眉沉思。而此时,门外又出现了另一个“孙悟空”,与前者模样无异,同样自称是齐天大圣。两猴相对站立,却各执一词,互指对方为假冒者。
眼看局势复杂,唐僧心中忐忑不安。他深知取经路上险恶重重,稍有不慎便会误入歧途。于是决定亲自考验二人,以辨别孰真孰假。
首先,唐僧命二人分别讲述自己与师父同行的经历。第一个“悟空”绘声绘色地描述了诸多细节,包括在流沙河降妖伏魔、智斗白骨精等事迹;而第二个“悟空”虽也能大致复述,但在某些关键环节上语焉不详。
接着,唐僧询问他们对佛法的理解。第一个“悟空”侃侃而谈,言语间充满智慧与慈悲;而第二个“悟空”的回答则显得浅薄粗俗,缺乏应有的修养。
最后,唐僧取出观音菩萨赐予的紧箍咒,试探性地念了几句。只见第一个“悟空”顿时痛苦不堪,跪倒在地连连求饶;而第二个“悟空”却毫无反应,依旧傲然挺立。
经过这一系列测试,唐僧终于确认,第一个“悟空”才是真正的齐天大圣。原来,那第二个“悟空”乃是六耳猕猴所化,它妄图取代悟空的地位,扰乱取经队伍。
正当众人商议如何处置六耳猕猴之际,空中忽然降下一道金光,观音菩萨现身指点迷津。她告知众人,只有通过佛祖的法眼才能彻底分辨真相。
于是,唐僧带领徒弟们前往灵山求见如来佛祖。途中,他们遭遇重重阻碍,但凭借坚定的信念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一一克服。最终,在大雷音寺内,如来佛祖施展神通,使出“金刚降魔杵”,将六耳猕猴镇压于五指山下。
自此,取经之路再无障碍。而悟空也更加珍惜与师父及师弟们的感情,更加虔诚地护送唐僧完成西天取经的伟大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