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 让幼儿初步了解与陌生人相处时的安全常识。
2. 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学会拒绝陌生人的不合理要求。
3.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技能。
活动准备:
1. 故事图片或视频:《不要随便跟陌生人走》。
2. 角色扮演道具:如玩具电话、小背包等。
3. 安全知识卡片若干张。
活动过程:
1. 导入部分(5分钟)
- 教师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入主题。讲述一个小朋友在公园玩耍时遇到陌生人主动搭话的情景,引导幼儿思考如果自己遇到类似情况应该怎么做。
- 提问:“如果你看到有人叫你跟他走,你会怎么办?为什么?”
2. 学习新知(10分钟)
- 教师出示安全知识卡片,向孩子们讲解一些基本的安全规则,比如:
- 不要接受陌生人的礼物。
- 不要随意跟陌生人说话或上车。
- 遇到危险时要大声呼救,并尽快找到老师或其他熟悉的大人求助。
- 结合图片或视频展示正确的应对方法,加深印象。
3. 互动环节(15分钟)
- 组织角色扮演游戏。让一部分孩子扮演“陌生人”,另一部分孩子扮演“小朋友”。通过模拟情境(如陌生人在商场里邀请孩子一起去吃冰淇淋),帮助孩子实践如何礼貌而坚定地拒绝陌生人的请求。
- 在游戏中鼓励孩子大胆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4. 总结回顾(5分钟)
- 请几位表现积极的小朋友分享他们在游戏中的体会。
- 教师再次强调安全的重要性,并鼓励孩子们将今天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延伸活动:
- 家长可以利用家庭时间继续巩固这一主题,例如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或者讨论新闻中的真实案例来增强孩子的理解力。
- 制作一份简单的家庭公约,明确告知家人之间应如何互相提醒注意安全事项。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升幼儿的安全意识,还能促进其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希望每位小朋友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