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目标
1. 让幼儿了解校园欺凌的概念和表现形式。
2. 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 引导幼儿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营造和谐友爱的班级氛围。
二、活动准备
1. 有关校园欺凌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彩色卡片、画笔等绘画工具。
3. 《我们是好朋友》儿歌音频。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主题:“小朋友们,在学校里,你们有没有见过或者听说过有人欺负别人的情况呢?如果遇到了这样的事情,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引导孩子们思考并分享自己的看法。
(二)讲解部分
1. 教师向幼儿介绍什么是校园欺凌,包括身体上的攻击、言语上的侮辱以及社交关系中的排斥等行为。
2. 播放一段关于校园欺凌的小故事短片,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到这种行为对受害者造成的伤害。
3. 强调每个小朋友都应该受到尊重和平等待遇,并且当发现有同学被欺负时要勇敢站出来告诉老师或家长。
(三)互动交流
组织小组讨论会,鼓励每位小朋友表达自己对于如何避免成为施暴者或受害者的想法。同时也可以邀请几位表现积极的孩子分享他们平时是如何善待他人的经验。
(四)艺术创作
分发彩色卡片给每位幼儿,请他们在上面绘制出代表友谊的画面,比如手拉手的朋友图案或是笑脸符号等。完成后可以将这些作品贴在教室墙上作为提醒大家珍惜友情的装饰品。
(五)总结回顾
播放《我们是好朋友》这首轻松愉快的儿歌,带领全体小朋友一起跳舞唱歌。最后再次强调团结友爱的重要性,并承诺今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互相帮助而不是互相伤害。
四、延伸活动
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家长与孩子共同完成一份关于“怎样做一个好伙伴”的小报告,下周上课时拿出来展示交流。
通过以上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相信能够有效提高小朋友们对校园欺凌的认识水平,并逐步培养起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