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金蛇狂舞》这首乐曲的基本旋律和节奏特点,了解聂耳先生创作此曲的时代背景及艺术风格。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聆听、模仿、小组合作等方式,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增强民族文化自豪感;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准确把握《金蛇狂舞》的节奏特点,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内涵。
三、教学准备:
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相关的音频资料、视频片段以及一些关于聂耳生平的小故事等辅助材料;同时也可以准备一些简单的乐器供学生体验使用。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轻松愉快的背景音乐,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然后向同学们提问:“你们平时都喜欢听什么样的音乐?”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一首充满活力的民族管弦乐曲《金蛇狂舞》。
(二)初步感知
1. 第一次完整地欣赏全曲,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聆听,思考以下问题:
- 这首曲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 它让你联想到什么场景或画面?
2. 分段落再次播放音乐,请同学们跟着节奏轻轻点头或者拍手,尝试感受不同部分之间的对比变化。
(三)深入分析
1. 讨论第一主题部分的特点,如速度较快、情绪热烈等,并尝试用手势模拟出这种感觉。
2. 对比第二主题部分,注意其相对舒缓平稳的旋律线条,鼓励大家用身体动作来表现这一转变。
3. 最后回到高潮部分,强调它如何将前面两种风格完美结合在一起,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四)实践操作
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一个片段的编排工作。可以采用打击乐器或其他自制道具参与进来,增加互动性和趣味性。完成后请各组轮流展示成果,并相互评价交流心得。
(五)总结延伸
回顾整堂课的重点内容,肯定每位同学的努力付出。布置家庭作业:回家后继续寻找更多关于聂耳以及其他中国近现代作曲家的作品进行聆听比较,为下节课做准备。
五、板书设计:
1. 教学目标
2. 教学重难点
3.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初步感知
(3)深入分析
(4)实践操作
(5)总结延伸
六、反思改进:
本次活动中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时间安排稍显紧凑,个别环节未能充分展开。今后还需进一步优化流程,确保每个步骤都能得到扎实有效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