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唐代诗人温庭筠及其作品风格,掌握《菩萨蛮》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色,能够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赏析、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和鉴赏水平,学会从多个角度分析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菩萨蛮》中所蕴含的情感美和意境美,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菩萨蛮》的内容,体会其情感表达;掌握该词的艺术特色。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内涵,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关于唐代文化的视频或图片资料,让学生初步感受那个时代的氛围,然后提问:“你们知道唐代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吗?”接着引出温庭筠,并介绍他的生平事迹及代表作,最后自然过渡到今天要学习的《菩萨蛮》。
(二)整体感知
1. 初读课文,正音断句。请几位同学轮流朗读全词,其他同学注意听是否读准了字音、停顿得当与否。
2. 再读课文,理解大意。结合注释和工具书,小组合作探究每句话的意思,尝试用自己的话概括整首词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细品
1. 分析结构布局。本词共四句,每两句为一层意思,请分别找出这两层各自描绘了什么景象?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 品味语言魅力。找出你觉得最精彩的词语或句子,并说明理由。例如,“小山重叠金明灭”,这里的“重叠”、“金明灭”等词汇是如何刻画出女子梳妆打扮时的情景的?
3. 探讨情感内涵。思考作者通过描写这些场景想要传达怎样的思想感情?这反映了当时社会怎样的风貌?
(四)拓展延伸
1. 对比阅读。选取另外一首温庭筠创作的词作进行对比分析,看看两者在主题思想、表现手法等方面有何异同之处。
2. 艺术创作实践。鼓励有兴趣的学生尝试模仿《菩萨蛮》的形式创作一首新的词作,题材不限,但需符合词牌的要求。
(五)总结归纳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习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布置课后作业: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查找更多关于温庭筠及其作品的相关资料。
四、板书设计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
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
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
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
双双金鹧鸪。
五、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交流,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但在实际操作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比如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在理解深层次含义时存在一定困难,今后应加强个别辅导,确保每位同学都能跟上进度。同时,还可以适当增加互动环节,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