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的工作和学习过程中,部分干部和党员在“担当作为”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工作效率,也对整体工作氛围和团队凝聚力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深入查找问题根源,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是提升履职能力、增强责任意识的重要举措。
首先,在思想认识上,一些同志存在“多干多错、少干少错”的消极心态,缺乏主动作为的意识。他们往往只关注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务,对于需要跨部门协作或承担额外任务时表现出推诿、回避的态度。这种思想上的懈怠,直接导致了工作中出现“不作为、慢作为”的现象,影响了整体工作的推进。
其次,在实际工作中,部分人员存在畏难情绪,面对复杂问题和困难任务时,缺乏迎难而上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的干部习惯于按部就班,缺乏创新思维和开拓精神,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时往往依赖经验,不敢大胆尝试,导致工作方式僵化、效率低下。
再次,在责任落实方面,个别同志存在“重部署、轻落实”的倾向,对上级安排的任务只是简单传达,缺乏后续跟踪和督促,导致工作流于形式,难以取得实效。同时,对自身职责不够明确,缺乏主动承担责任的意识,一旦出现问题便容易互相推卸责任。
针对上述问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整改:
一是加强思想教育,提高责任意识。通过开展专题学习、警示教育等活动,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担当作为”的理念,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
二是强化制度建设,完善责任机制。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和绩效考核制度,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人和完成时限,确保每项任务都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负责。同时,建立问责机制,对不作为、慢作为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形成有力的约束和激励。
三是注重能力提升,增强履职本领。通过组织培训、交流学习等方式,提升干部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局面和挑战,真正做到敢担当、善作为。
四是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激发干事热情。领导要带头示范,敢于担当、勇于作为,带动整个团队形成积极向上的工作风气。同时,要关心干部成长,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成就感。
总之,担当作为是每一位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只有不断查找问题、改进作风、提升能力,才能真正实现履职尽责、服务群众的目标,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