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门行》是一首出自汉代无名氏的乐府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与内心挣扎。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普通百姓在生活压力下的无奈与抗争,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艺术感染力。
全诗
> 出东门,不顾归。
> 来入门,怅欲悲。
> 家中无人,非我所思。
> 去者如烟,来者如梦。
> 人生一世间,忽若风中尘。
> 不知何所似,譬如朝露新。
>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 谁能不怀忧,独坐长叹息。
这首诗通过一个出门远行的游子视角,表达了对家庭、亲人以及自身命运的深切感慨。诗中“出东门,不顾归”一句,展现出一种决绝与无奈的情绪,仿佛在说:一旦离开家乡,便再也无法回头。而“来入门,怅欲悲”则写出了归来后的失落与悲伤,反映出人生的无常与命运的不可控。
从诗意来看,《东门行》不仅是一首抒情诗,更像是一篇生活的写实记录。它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充满了真实的情感。诗中“人生一世间,忽若风中尘”一句,道出了生命的短暂与脆弱,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采用了典型的乐府风格,语言通俗易懂,结构紧凑,情感真挚。通过对比“去者如烟”与“来者如梦”,进一步强化了人生的虚幻感和时间的流逝感。同时,“譬如朝露新”这一比喻,形象地表现了生命的短暂与易逝,增强了诗歌的哲理性。
总体而言,《东门行》虽短小精悍,却寓意深远,展现了汉代民间诗歌的独特魅力。它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叹,更是对时代背景的反映,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无论是从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形式上看,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