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的日常教学中,故事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方式,它不仅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帮助他们理解情感、社会规则以及角色扮演的重要性。《眼镜公主》是一个充满童趣与寓意的故事,适合大班幼儿进行教学活动设计。以下是一份以“眼镜公主”为主题的教学方案,旨在通过互动与游戏,引导孩子认识自我、关爱他人,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了解故事内容,理解“眼镜公主”的性格特点及其变化。
2. 情感目标:体会角色的情感变化,学会关心他人、尊重别人。
3. 行为目标:在实际生活中学会佩戴眼镜、爱护视力,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二、教学准备
- 故事绘本《眼镜公主》
- 眼镜道具(可使用纸板制作)
- 情景图片或动画片段
- 小奖品(如贴纸、小星星等)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引入主题:“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戴过眼镜?为什么有人要戴眼镜呢?”
鼓励孩子们分享自己的经历,引出“眼镜公主”的故事。
2. 故事讲述(10分钟)
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眼镜公主》的故事,重点描述:
- 公主因为近视而戴上了眼镜;
- 初期她感到不自信,怕别人笑话;
- 后来她发现戴上眼镜后看世界更清晰,也变得更自信;
- 她学会了接受自己,并帮助其他有视力问题的小朋友。
3. 互动讨论(10分钟)
- 提问引导:
- “你觉得公主一开始为什么不愿意戴眼镜?”
- “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你是怎么解决的?”
- “如果我是你,我会怎么做?”
- 角色扮演:请几位小朋友分别扮演“公主”、“同学”、“老师”,模拟一个“戴眼镜”的场景,让孩子们在表演中感受角色心理。
4. 游戏活动(10分钟)
游戏名称:我来帮你找一找
玩法:
- 教师准备一些小物品放在教室的不同位置;
- 孩子们分组比赛,其中一组戴眼镜,另一组不戴,看哪一组能更快找到物品;
- 通过游戏让孩子体验戴眼镜的好处,增强对视力保护的意识。
5. 总结与延伸(5分钟)
教师总结故事中的道理:
-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不要因为某些不同而自卑;
- 保护视力很重要,我们要正确用眼,必要时可以戴眼镜;
- 要学会帮助别人,关心身边的人。
最后,发放小贴纸作为奖励,鼓励孩子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勇敢做自己。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故事、讨论、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关于自我认同、视力保护和互助合作的知识。同时,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再现,增强了孩子们的参与感和表达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五、延伸建议
- 家长可以在家中与孩子一起阅读《眼镜公主》绘本,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
- 可组织一次“护眼小卫士”主题活动,让孩子了解如何科学用眼;
- 鼓励孩子画出自己心中的“眼镜公主”,发挥创造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能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也能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