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蘩》是《诗经·召南》中的一篇古诗,属于先秦时期的民间诗歌作品。全诗通过描写女子采摘水草的场景,表达了对宗庙祭祀的虔诚与对祖先的敬仰之情。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生活气息。
一、原文
> 于以采蘩?南涧之滨。
> 于以采藻?泽中之沚。
> 我心伤悲,聊与子同归。
> 采蘩祁祁,舟车攸往。
> 士女同劳,不辞其苦。
>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二、注释
- 采蘩(fán):采摘一种水生植物,古人用于祭祀。
- 南涧之滨:南边山间的水边。
- 采藻(zǎo):采集水藻,也是祭祀所用。
- 泽中之沚(zhǐ):水中的小洲。
- 我心伤悲:我的内心感到悲伤。
- 聊与子同归:姑且与你一同回去。
- 祁祁:众多的样子,形容采得多。
- 舟车攸往:乘坐舟车前往。
- 士女同劳:男女一起劳动。
- 不辞其苦:不嫌弃辛苦。
- 既见君子:已经见到那位君子。
- 云胡不喜:怎么不高兴呢?
三、翻译
在哪里采摘蘩草?在南边山间的水边。
在哪里采摘水藻?在水中的小洲上。
我的心中充满悲伤,只愿与你一同归去。
采蘩的人很多,舟车纷纷前往。
男女一起辛勤劳作,从不抱怨辛苦。
既然见到了那位君子,怎能不感到欢喜?
四、赏析
《采蘩》是一首描绘古代祭祀活动的诗篇,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祖先的崇敬以及人们在宗教仪式中的参与。诗中通过对“采蘩”“采藻”等具体劳动场景的描写,展现了普通百姓在祭祖活动中的辛勤与虔诚。
全诗语言简洁,情感真挚,既有生活气息,又不失庄重感。尤其是“我心伤悲,聊与子同归”一句,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陪伴的情感。而结尾“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则表达了对贤德之人的敬仰与喜悦之情。
此外,诗中“士女同劳”一句,也体现了古代社会男女共同参与公共事务的现象,反映出一种较为平等的劳动观念。
五、总结
《采蘩》不仅是一首关于祭祀的诗,更是一幅生动的古代生活画卷。它通过简单的语言,传达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对祖先的怀念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以其朴实无华的语言和深厚的情感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佳作之一。
---
如需进一步探讨《诗经》中其他篇章的解读或相关文化背景,欢迎继续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