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古文阅读中考试题及答案】在初中语文课程中,《陋室铭》是一篇非常经典的古文作品,出自唐代文学家刘禹锡之手。这篇短小精悍的文章不仅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而且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是中考语文中常见的文言文阅读材料之一。
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掌握《陋室铭》的相关知识,以下整理了相关的中考试题与参考答案,供学生复习使用。
一、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二、阅读理解题
1. 请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名:__________
(2)灵:__________
(3)惟:__________
(4)鸿儒:__________
2. 文章开头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3.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 作者通过描写“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来表现什么?
5. 本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
6. 作者借“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来表达怎样的情感?
7. “孔子云:何陋之有?”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三、参考答案
1.
(1)名:出名,有名
(2)灵:灵验,神奇
(3)惟:只
(4)鸿儒:博学的人
2. 用自然景物作比喻,引出“陋室”的特点,强调品德高尚比外在条件更重要。
3. 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不慕荣利、高洁傲岸的情操。
4. 表现陋室环境清幽雅致,衬托主人的高雅情趣。
5. 修辞手法包括:对偶、比喻、引用。
例如:“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对偶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是比喻;“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引用。
6. 借古贤居所来衬托自己的陋室,表明自己虽居陋室,但志趣高远,与古代贤人相提并论。
7. 总结全文,点明主旨,强调只要品德高尚,即使居住简陋也不觉得寒酸。
四、拓展思考
《陋室铭》虽然篇幅短小,但结构严谨,意蕴丰富。它不仅体现了作者淡泊名利、安于清贫的生活态度,也反映了中国古代士大夫的精神追求。在当今社会,这种精神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提醒人们重视内在修养,而非外在物质。
建议同学们在学习时,不仅要掌握字词和句意,更要体会文章的思想内涵,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
如需更多关于《陋室铭》的练习题或讲解,请继续关注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