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搭船的鸟》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通过观察描写小动物的方法。
-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生动描写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情境创设、朗读感悟、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发现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 难点: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作者的情感,学会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观察到的事物。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生字卡片、录音设备等。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相关资料,准备好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 情境导入:
展示一张“小鸟在船上”的图片,提问:“你见过这样的场景吗?小鸟为什么会搭船呢?”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激发兴趣。
2. 板书课题:
板书《搭船的鸟》,并齐读课题,引导学生思考: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故事?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1. 自由朗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 检查预习情况:
- 读词语:如“搭船”、“翠鸟”、“捕鱼”、“悄悄”等。
- 解释词语意思,指导书写生字。
3. 整体感知:
提问:“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作者是怎么描写这只鸟的?”
(三)精读品析(20分钟)
1. 分段讲解:
-
引导学生找出描写“我”和母亲坐船的情景,体会当时的环境氛围。
提问:“作者是通过哪些词语来表现当时的情景的?”
引导学生体会“雨天”、“摇橹声”、“水花”等词语的描写效果。
-
重点分析“翠鸟”的外形和动作描写。
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翠鸟的句子,如“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尖儿是蓝色的……”
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生动形象的描写。
- 第三段:
分析“我”看到翠鸟捕鱼的过程,体会作者的惊喜和喜爱之情。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觉得这是一只‘美丽的鸟’?”
2. 朗读训练: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调的变化,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1. 小组讨论:
“如果你也遇到一只搭船的鸟,你会怎么做?你会怎么描写它?”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口语表达练习。
2. 写话训练:
以“我看到一只______的鸟”为开头,写一段话,要求写出鸟的外形、动作和自己的感受。
(五)总结升华(5分钟)
1. 回顾课文: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作者描写鸟的方法:细致观察、生动描写、情感表达。
2. 情感升华:
提问:“你从这篇课文中学会了什么?你有没有观察过身边的动物?”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态度。
五、作业布置:
1. 书写生字词,完成课堂练习。
2. 观察一种小动物,用几句话写下它的样子和动作。
3. 阅读课文,尝试给课文配一幅画,并简单说明理由。
六、板书设计:
```
搭船的鸟
外形:翠绿、蓝翅、红嘴
动作:飞、站、捕鱼
情感:喜爱、惊喜
方法:细致观察 + 生动描写
```
七、教学反思(教师课后填写):
(此处由教师根据实际授课情况进行补充)
备注:
本教案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结合朗读、讨论、写作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课文内容,提升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