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百科 > 精选范文 >

丰乐亭记原文及翻译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丰乐亭记原文及翻译,真的熬不住了,求给个答案!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02 18:28:32

丰乐亭记原文及翻译】《丰乐亭记》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所作的一篇散文,写于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此文以作者在滁州任职期间修建的“丰乐亭”为背景,抒发了他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对百姓安居乐业的欣慰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文章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欧阳修散文中的代表之作。

一、原文

丰乐亭记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曰:“此山下有泉,名曰‘酿泉’。”于是乐其地,遂以“丰乐”名其亭。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城郭残破,民多流散。自宋兴,百余年间,天下晏然,四海无事。滁虽小邑,亦得安焉。予既至,见其山川清秀,人物淳朴,心甚爱之。

乃因山之高,凿石为径,引泉为溪,筑亭于其上,名曰“丰乐”。盖取“丰年有乐,乐而不淫”之意也。

夫物不自贵,由人而显。泉不自甘,由人而美。吾居是邦,与民同乐,故乐其地,乐其人,乐其政。是以乐而忘忧,乐而忘归。

夫乐者,天地之间,人之所同也。然或乐于声色,或乐于功名,或乐于富贵。至于吾,则乐于山水,乐于民风,乐于太平。此所以为“丰乐”之义也。

呜呼!吾虽不才,幸遇明时,得守斯土,与民共乐,岂非天赐?愿后之览者,知吾之志,而思所以继吾之乐也。

二、翻译

我治理滁州的第二年夏天,第一次喝了滁州的水,觉得味道很甘甜。向滁州人询问,他们说:“这山下有一口泉水,名叫‘酿泉’。”于是我喜爱这里的地方,就用“丰乐”来给这座亭子命名。

滁州在五代战乱时期,城池残破,百姓大多流离失所。自从宋朝兴起以来,一百多年间,天下安定,四海无事。即使滁州是个小城,也能安稳下来。我来到这里后,看到这里的山川清秀,百姓淳朴,内心非常喜爱。

于是我在山上高处开凿石路,引来泉水成溪,在溪边建了一座亭子,取名为“丰乐”。这是取“丰收年景有欢乐,欢乐而不沉溺”的意思。

事物本身并不珍贵,而是因为人的欣赏才显得珍贵;泉水本身并不甜美,是因为人的使用才显得美好。我居住在这个地方,和百姓一起享受快乐,因此喜欢这个地方,喜欢这里的人民,也喜欢这里的政事。所以快乐中忘记了忧虑,快乐中忘记了归家。

快乐,是天地间人人共有的情感。但有的人以声色为乐,有的人以功名为乐,有的人以富贵为乐。至于我,则以山水为乐,以民风为乐,以太平盛世为乐。这就是“丰乐”二字的含义。

唉!我虽然没有才能,但幸运地遇到了清明的时代,得以在这里任职,与百姓共享欢乐,难道不是上天的恩赐吗?希望后来的人读到这篇文章,能够了解我的心意,并思考如何继承我的这份快乐。

三、赏析

《丰乐亭记》不仅是一篇描写风景的文章,更是一篇寄托情怀、表达理想的作品。欧阳修通过记述自己在滁州的生活经历,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对百姓生活的关切,以及对太平盛世的满足与感恩。

文中语言平实而富有韵味,结构严谨,情感真挚。他将个人的情感与时代背景相结合,体现出一位士大夫对国家、对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篇文章不仅是文学上的佳作,也反映了宋代士人“与民同乐”的思想理念,具有深刻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