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九日和韩魏公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九日和韩魏公》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重阳节为背景,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韩魏公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际遇的感慨与深沉的家国情怀。
一、原文
> 九日和韩魏公
> 苏洵
> 晚菊黄花绕砌阶,
> 霜天雁影入云哀。
> 旧时风雨同游处,
> 今日孤身独望台。
> 世路浮沉皆过客,
> 人生聚散几回来?
> 何当共此登高意,
> 莫负清秋好景催。
二、诗歌解析
首联“晚菊黄花绕砌阶,霜天雁影入云哀”,描绘了重阳节前后典型的秋景:菊花盛开,寒风凛冽,大雁南飞,天空显得格外苍凉。这里的“晚菊”象征着高洁品格,“霜天”则暗示着人生的艰难与冷峻。
颔联“旧时风雨同游处,今日孤身独望台”,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表达出诗人对昔日友情的怀念和如今独自一人面对秋景的落寞之情。“同游”二字道出了曾经的亲密无间,而“独望台”则突显了现实的孤独与无奈。
颈联“世路浮沉皆过客,人生聚散几回来?”则是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世事如浮云,人生如旅,相聚离别皆是常态,令人感慨万千。
尾联“何当共此登高意,莫负清秋好景催。”诗人以一种期盼的语气,希望未来能与友人再次共赏秋景,共享登高的乐趣,不要辜负这美好的时节。
三、艺术特色
1. 情景交融:全诗通过对秋景的细腻描写,渲染出浓厚的抒情氛围,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友之情。
2. 语言凝练:诗句简洁有力,意象鲜明,情感真挚,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3. 哲理深厚:诗中不仅有对友情的追忆,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体现出苏洵作为一位思想家的深度与广度。
四、阅读理解题参考答案
1. 本诗的题材是什么?
答:本诗是一首重阳节怀人诗,抒发了作者在重阳节对友人韩魏公的思念之情。
2. “旧时风雨同游处,今日孤身独望台”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答: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旧时”与“今日”的对比,突出诗人目前的孤独处境,增强情感的表达效果。
3. 请简要分析“世路浮沉皆过客,人生聚散几回来”两句的含义。
答: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认为世间万事皆如过客,人生中的聚散难以预料,体现了诗人对命运的深刻思考。
4. 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全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之情。
五、总结
苏洵的《九日和韩魏公》不仅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佳作,更是一首蕴含哲理、情感真挚的诗篇。它以重阳节为引,寄托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对人生的思索,展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审美情趣与精神追求。读之令人回味无穷,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