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课文内容】《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收录在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文章通过作者对童年时期一位保姆——阿长的回忆,表达了对这位普通劳动妇女的怀念和敬意,同时也展现了那个时代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状态。
文章开头,鲁迅以一种略带调侃的语气介绍了阿长的外貌和性格特点。她“黄胖而矮”,名字也并不雅致,但她的性格却十分直率、热情。虽然她有些粗俗,比如喜欢在人背后说闲话,还信奉一些迷信的习俗,但她对“我”却充满了关爱。
在“我”年幼时,非常渴望得到一本叫做《山海经》的书。这是一本描绘古代神话、奇兽异物的书籍,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它充满了神秘和吸引力。然而,这本书在当时并不是很容易买到,而且阿长也不识字,甚至连书名都念不准确。尽管如此,她还是记住了“我”的愿望,并且想方设法为“我”买来了这本梦寐以求的书。
当“我”看到那本用黄纸包着的书时,内心充满了惊讶和感激。阿长虽然没有文化,但她用自己的方式完成了“我”无法完成的事情。这一细节让“我”深受感动,也从此对阿长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文章结尾部分,鲁迅表达了对阿长的怀念之情。他提到阿长虽然已经去世多年,但她的形象却一直留在他的记忆中。通过这篇文章,鲁迅不仅表达了对阿长个人的怀念,也反映了他对那个时代普通劳动人民的尊重和理解。
总的来说,《阿长与〈山海经〉》是一篇情感真挚、语言朴实的文章。它通过对一个普通人的描写,展现了人性的温暖和伟大,也体现了鲁迅对生活、对人性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