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拾遗散文】乡野之间,总有些东西被时光悄悄遗忘在角落里。它们不张扬,也不喧哗,却在某个不经意的清晨或黄昏,悄然浮现在记忆深处。这些散落在田间地头、老屋檐下、柴火堆旁的旧物与旧景,像是岁月留下的信笺,等待着有人去翻阅、去理解。
小时候,我常在村口的老槐树下玩耍。那棵树已有百年的历史,树干粗壮,枝叶繁茂,像一位沉默的老者,见证着村庄的变迁。树下的石凳早已被磨得发亮,坐上去便能感受到岁月的温度。那时不懂什么是“拾遗”,只是觉得那些被风吹落的树叶、草地上偶尔出现的蜗牛壳、还有傍晚归来的老牛蹄印,都是自然馈赠的礼物。
后来,随着城市化的脚步加快,许多老物件逐渐被取代。砖瓦房变成了楼房,石板路换成了水泥地,连那些曾经熟悉的农具也渐渐消失在仓库角落。可我始终记得,那些看似无用的东西,其实承载着一种生活的质感和情感的重量。
有一次回乡,偶然走进了废弃的老祠堂。门扉半掩,尘土飞扬,但墙上依旧挂着几幅褪色的春联,字迹模糊却仍能辨认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字样。窗棂上的雕花虽已斑驳,却依稀可见当年匠人的手艺。那一刻,我仿佛听见了过去的回声,看见了祖辈们在节庆时燃放的鞭炮、舞动的龙灯,以及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
乡村拾遗,不是为了怀旧,而是为了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回那份沉静与真实。那些被遗忘的角落,也许藏着最珍贵的记忆;那些被忽视的细节,或许正是我们心灵深处最柔软的部分。
如今,我常常在闲暇时漫步于乡间小道,捡起一片落叶,听一听风穿过竹林的声音,或是坐在老屋前的台阶上,看夕阳慢慢落下。这些瞬间,让我明白:真正的诗意,不在远方,而在脚下这片土地,在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细微之处。
乡村拾遗,是一种慢下来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对过往的温柔致敬。它提醒我们:别让忙碌成为遗忘的理由,别让繁华掩盖了心底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