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朗读划分】《三峡》是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中的一篇经典散文,描绘了长江三峡的壮丽景色与自然风光。在朗读这篇古文时,正确的语句划分不仅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还能增强朗诵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一、原文回顾
《三峡》原文如下:
>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二、朗读划分建议
朗读时应根据句子的结构、语气和节奏进行合理的停顿与断句,使朗读更富有韵律感和画面感。以下为逐段划分建议:
> 自三峡七百里中,
>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 自非亭午夜分,
> 不见曦月。
说明: 此段描写三峡的广阔与山势的险峻,朗读时要表现出空间感和视觉冲击力。注意“自非亭午夜分”一句,应稍作停顿,强调“不见曦月”的结果。
> 至于夏水襄陵,
> 沿溯阻绝。
> 或王命急宣,
> 有时朝发白帝,
> 暮到江陵,
> 其间千二百里,
> 虽乘奔御风,
> 不以疾也。
说明: 此段写夏季江水之盛与行船之难,朗读时语气应沉稳有力。“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两句可适当加快语速,体现速度之快。
第三段:
> 春冬之时,
> 则素湍绿潭,
> 回清倒影。
> 绝巘多生怪柏,
> 悬泉瀑布,
> 飞漱其间,
> 清荣峻茂,
> 良多趣味。
说明: 此段描绘春冬时节的美景,语气应轻柔舒缓,突出“清荣峻茂”的意境。注意“飞漱其间”一句,可稍作停顿,增强画面感。
第四段:
> 每至晴初霜旦,
> 林寒涧肃,
> 常有高猿长啸,
> 属引凄异,
> 空谷传响,
> 哀转久绝。
> 故渔者歌曰:
> “巴东三峡巫峡长,
> 猿鸣三声泪沾裳。”
说明: 此段描写秋日三峡的萧瑟景象,朗读时应低沉缓慢,尤其是“哀转久绝”一句,需拉长尾音,营造余音绕梁的效果。“猿鸣三声泪沾裳”应带有情感色彩,表达对三峡风物的感慨。
三、朗读技巧提示
1. 节奏控制:根据内容调整语速,如写景部分宜慢,叙事部分可稍快。
2. 语气把握:描写自然风光时语气柔和,叙述事件时语气坚定。
3. 情感表达:通过声音的起伏传达作者的情感变化,如从壮美到悲凉的过渡。
结语
《三峡》不仅是一篇描绘自然风光的佳作,更是一篇值得细细品味的文学经典。恰当的朗读划分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感受其语言之美与意境之深。希望以上内容能为朗读《三峡》提供参考,让每一次诵读都成为一次心灵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