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基础》教案】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会计学基础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授课对象:会计学及相关财经类专业本科生
学时安排:共32学时,每周2学时
授课教师:XXX
授课时间:2025年春季学期
二、课程目标
1. 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职能及作用;
2. 掌握会计要素的构成及其确认与计量方法;
3. 熟悉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和会计循环流程;
4. 学会运用借贷记账法进行基本的会计分录;
5.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会计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
第一章 会计概述(4学时)
- 1.1 会计的定义与产生背景
- 1.2 会计的职能与特点
- 1.3 会计的目标与作用
- 1.4 会计信息使用者与会计信息需求
第二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6学时)
- 2.1 会计要素的构成(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 2.2 会计等式及其变动分析
- 2.3 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与计量基础
第三章 会计科目与账户(4学时)
- 3.1 会计科目的设置与分类
- 3.2 账户的结构与登记方法
- 3.3 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关系
第四章 复式记账法(8学时)
- 4.1 复式记账法的基本原理
- 4.2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 4.3 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
- 4.4 试算平衡与错误查找
第五章 会计凭证与账簿(6学时)
- 5.1 会计凭证的种类与填制要求
- 5.2 会计账簿的设置与登记方法
- 5.3 账簿的对账与结账
第六章 财产清查与财务报告(4学时)
- 6.1 财产清查的意义与方法
- 6.2 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
- 6.3 财务报告的组成与编制要求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 讲授法:系统讲解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
2. 案例分析法:结合企业实际业务案例,引导学生进行会计处理练习。
3.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习兴趣与理解能力。
4.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PPT、视频、动画等资源增强教学效果。
5. 作业与练习:布置适量的习题与实训任务,巩固所学知识。
五、考核方式
1. 平时成绩(20%):包括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30%):考查学生对前半部分内容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考试(50%):综合考察学生对整门课程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六、教学参考资料
1. 教材:《会计学基础》(第X版),XXX主编,XXX出版社;
2. 参考书:《初级会计实务》、《会计基础教程》等;
3. 网络资源:中国大学MOOC、国家精品课程网站等。
七、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适时调整教学节奏与内容深度,提升教学质量与学习效果。
备注:本教案为原创内容,旨在为《会计学基础》课程提供教学参考,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