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获奖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散文,以其清新自然的语言和细腻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济南冬天的独特魅力。本文不仅具有浓厚的文学价值,还蕴含着深厚的情感表达与人文关怀。作为一篇经典散文,它在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尤其适合用于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语言鉴赏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掌握作者描绘济南冬天的写作手法。
- 学习并积累文中优美的词语和句式,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 培养学生通过文字感受景物特点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品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情感与意境。
-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学习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热爱。
-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感悟生活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 重点:
分析作者如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济南冬天的景色,体会文章的语言美与情感美。
- 难点:
理解“温晴”这一核心特征在全文中的体现及其象征意义,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的情感寄托。
四、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 展示济南冬天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初步感知济南冬天的特点。
- 提问:“你印象中的冬天是什么样的?有没有一个地方让你觉得冬天也温暖?”
- 引出课题《济南的冬天》,介绍作者老舍及其写作风格。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标出不懂的词语或句子。
-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文章内容,明确“济南的冬天”最突出的特点——“温晴”。
3. 精读分析,品味语言(20分钟)
- 分段讲解课文,重点分析以下
-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
(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体会“围”的拟人化效果)
-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屋顶上卧着点雪。”
(分析“卧”字的妙处,感受宁静安详的氛围)
- “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体会作者对济南泉水的赞美之情)
4. 合作探究,深入理解(15分钟)
- 小组讨论:为什么老舍笔下的济南冬天如此“温晴”?这种天气背后有什么文化或地理因素?
-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联系实际生活,谈谈自己对“温暖”的理解。
5. 拓展延伸,情感升华(10分钟)
- 播放一段关于济南的纪录片片段,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济南的自然与人文之美。
- 鼓励学生以“我眼中的冬天”为题,写一段短文,表达自己对冬天的感受。
6. 总结提升,布置作业(5分钟)
-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老舍语言的优美与情感的真挚。
- 布置作业:
- 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读后感,谈谈你对“济南的冬天”的理解。
- 选择文中一句最喜欢的句子,进行仿写练习。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朗读与品析,旨在引导学生在语言中感受美、发现美、表达美。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他们的语文素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因材施教,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有所收获。
六、教学评价
- 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与同伴互评,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结语:
《济南的冬天》不仅是一篇描写自然风光的文章,更是一首充满温情与诗意的散文诗。通过本课的教学设计,希望学生能够在文字中感受到冬天的温暖,学会用心去观察生活,用情去体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