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百科 > 精选范文 >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 苏教版高一必修三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 苏教版高一必修三,急到原地打转,求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06 23:23:17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 苏教版高一必修三】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 理解廉颇与蔺相如之间的矛盾冲突及其化解过程,体会人物性格特征。

- 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件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诵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 引导学生结合历史背景,深入理解人物行为动机与思想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精神,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爱国情怀。

- 学习廉颇、蔺相如的宽广胸怀与忠诚担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

- 文言词语的理解与积累;

- 廉颇与蔺相如的人物形象分析;

- 叙事结构与语言风格的赏析。

- 难点:

- 文言文语感的培养;

- 对“将相和”这一主题深层内涵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

- 诵读法:通过朗读,增强学生对文言文的语感和节奏感。

- 讨论法:围绕人物性格、事件发展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思考。

- 情境创设法:设置历史情境,引导学生代入角色,加深理解。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初读感知,疏通文意

1. 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你是否了解‘将相和’的故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兴趣。

2. 作者与背景介绍

- 司马迁,《史记》作者,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 《廉颇蔺相如列传》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史记》中极具代表性的篇章之一。

3. 整体感知

- 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跟读,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 学生分组翻译课文,教师巡视指导,解决字词障碍。

4. 梳理结构

-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1)完璧归赵;

(2)渑池之会;

(3)将相和。

5. 布置作业

- 完成文言词语整理,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第二课时:深入分析,品味人物

1. 复习巩固

-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文言词汇,抽查学生掌握情况。

2. 人物分析

- 廉颇:勇猛善战,但性情刚烈,有自尊心。

- 蔺相如:机智勇敢,善于辞令,顾全大局。

- 两人从对立到合作的过程,体现“以国为重”的精神。

3. 情节剖析

- 分析“完璧归赵”中蔺相如如何运用智慧化解危机;

- 讨论“渑池之会”中蔺相如如何维护国家尊严;

- 探讨“将相和”背后的心理变化与情感交流。

4. 课堂讨论

- “如果你是廉颇,你会如何处理与蔺相如的关系?”

- “你认为‘将相和’对国家有什么意义?”

5. 小结提升

- 总结人物性格与事件发展的关系,强调“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第三课时: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1. 文本对比

- 对比《史记》其他篇目,如《项羽本纪》《鸿门宴》,体会司马迁笔下人物的多样性。

2. 现实联系

- 联系现实生活,探讨“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身价值。

3. 写作训练

- 写一篇短文,题目为《我眼中的廉颇或蔺相如》,要求结合课文内容,表达个人见解。

4. 总结升华

- 回顾全文,强调“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核心思想。

- 鼓励学生学习古人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五、板书设计

```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

一、人物形象

廉颇:勇猛刚烈

蔺相如:机智果断

二、事件梳理

1. 完璧归赵

2. 渑池之会

3. 将相和

三、主题思想

以国为重,团结协作

四、写作启示

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

六、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层层递进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逐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加强文言文语感训练,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