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 苏教版高一必修三】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 理解廉颇与蔺相如之间的矛盾冲突及其化解过程,体会人物性格特征。
- 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件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诵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 引导学生结合历史背景,深入理解人物行为动机与思想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精神,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爱国情怀。
- 学习廉颇、蔺相如的宽广胸怀与忠诚担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
- 文言词语的理解与积累;
- 廉颇与蔺相如的人物形象分析;
- 叙事结构与语言风格的赏析。
- 难点:
- 文言文语感的培养;
- 对“将相和”这一主题深层内涵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
- 诵读法:通过朗读,增强学生对文言文的语感和节奏感。
- 讨论法:围绕人物性格、事件发展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思考。
- 情境创设法:设置历史情境,引导学生代入角色,加深理解。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初读感知,疏通文意
1. 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你是否了解‘将相和’的故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兴趣。
2. 作者与背景介绍
- 司马迁,《史记》作者,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 《廉颇蔺相如列传》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史记》中极具代表性的篇章之一。
3. 整体感知
- 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跟读,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 学生分组翻译课文,教师巡视指导,解决字词障碍。
4. 梳理结构
-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1)完璧归赵;
(2)渑池之会;
(3)将相和。
5. 布置作业
- 完成文言词语整理,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第二课时:深入分析,品味人物
1. 复习巩固
-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文言词汇,抽查学生掌握情况。
2. 人物分析
- 廉颇:勇猛善战,但性情刚烈,有自尊心。
- 蔺相如:机智勇敢,善于辞令,顾全大局。
- 两人从对立到合作的过程,体现“以国为重”的精神。
3. 情节剖析
- 分析“完璧归赵”中蔺相如如何运用智慧化解危机;
- 讨论“渑池之会”中蔺相如如何维护国家尊严;
- 探讨“将相和”背后的心理变化与情感交流。
4. 课堂讨论
- “如果你是廉颇,你会如何处理与蔺相如的关系?”
- “你认为‘将相和’对国家有什么意义?”
5. 小结提升
- 总结人物性格与事件发展的关系,强调“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第三课时: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1. 文本对比
- 对比《史记》其他篇目,如《项羽本纪》《鸿门宴》,体会司马迁笔下人物的多样性。
2. 现实联系
- 联系现实生活,探讨“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身价值。
3. 写作训练
- 写一篇短文,题目为《我眼中的廉颇或蔺相如》,要求结合课文内容,表达个人见解。
4. 总结升华
- 回顾全文,强调“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核心思想。
- 鼓励学生学习古人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五、板书设计
```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
一、人物形象
廉颇:勇猛刚烈
蔺相如:机智果断
二、事件梳理
1. 完璧归赵
2. 渑池之会
3. 将相和
三、主题思想
以国为重,团结协作
四、写作启示
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
六、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层层递进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逐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加强文言文语感训练,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