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背影教案设计一等奖】在语文教学中,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极具情感深度和文学价值的经典散文。作为七年级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篇目,它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情感内涵,还蕴含着丰富的语言表达技巧和写作方法。因此,设计一份高质量、富有创意的《背影》教案,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情感体验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设计以“情感共鸣”为主线,结合新课标要求,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力求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在阅读中感受父爱的伟大与深沉。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理解文章内容,掌握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 学习文中运用白描、对比等手法表现情感的写作技巧。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品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亲情的珍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作者对父亲深沉的爱与愧疚之情,增强感恩意识。
- 培养学生关注家庭、珍惜亲情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文中“背影”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深情。
-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本中含蓄的情感表达方式。
三、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亲情的短视频或展示几张温馨的家庭照片,引出“背影”这一主题,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2. 初读感知(10分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
- 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 作者为何要写“背影”?
- 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父亲的爱?
3. 精读品析(2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逐段分析,重点品味以下
-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大帽,穿着黑布棉袍,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这段描写如何体现父亲的辛劳与关爱?
- “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这些话语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情感?
- 作者为何多次提到“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说明了什么?
4. 合作探究(15分钟)
分组讨论:
- 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你是否也曾因为忽视父母的关心而感到后悔?
- 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会怎样表达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5. 拓展延伸(10分钟)
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写一篇短文《我的背影》,表达对亲人的情感。教师可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与点评。
6. 总结升华(5分钟)
教师总结全文,强调“背影”不仅是父亲离去的背影,更是亲情的象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关注身边的亲人,学会感恩与回报。
四、板书设计
```
《背影》
|
情感主线:父爱深沉
|
写作手法:细节描写、白描、对比
|
情感体验:感动、愧疚、感恩
```
五、作业布置
1. 完成《我的背影》小作文,不少于300字。
2. 朗读课文,尝试用情感饱满的声音朗读,并录制音频提交。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在阅读中体会到文字背后的情感力量。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隐含情感”的理解仍需加强,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情感体验的引导。
总之,《背影》不仅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更是一堂生动的情感教育课。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成长,在感悟中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