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十七帖释文及译文_360文库】《十七帖》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草书代表作之一,因其卷首有“十七”二字而得名。此帖原为王羲之写给友人的一系列书信汇编,内容多为日常问候、抒发情怀、谈论时事等,不仅具有极高的书法艺术价值,也反映了当时士人的生活风貌与思想情感。
尽管《十七帖》在历史上曾多次散佚,但后世流传的版本大多基于唐代摹本或宋刻本,保留了其原有的风格与神韵。如今,通过各种文献资料和古籍整理,我们可以较为完整地看到这些书信的内容,并对其意义进行解读。
以下为部分《十七帖》的释文与译文,供读者参考:
1. 《郗司马帖》
释文:
“昨见君书,甚佳。知足下近来无恙,甚慰。吾因病卧,未能往访,深以为歉。”
译文:
昨天看到你的来信,非常不错。知道你最近身体安康,感到很欣慰。我因为生病卧床,没能前去拜访,深感抱歉。
2. 《二谢帖》
释文:
“二谢俱来,甚喜。所言之事,已悉闻。愿共谋之,以成大事。”
译文:
两位谢先生都来了,非常高兴。你说的事情我已经听说了,希望我们能共同谋划,成就大事。
3. 《奉橘帖》
释文:
“奉橘三百枚,霜未落,可食。今送至,望珍重。”
译文:
送上三百个橘子,还未结霜,可以食用。现在送去,请好好珍惜。
4. 《快雪时晴帖》
释文:
“快雪时晴,佳。想汝亦同此意。”
译文:
天气转晴,非常好。我想你也一定有同样的心情。
5. 《诸从帖》
释文:
“诸从皆好,唯念之。近来何如?幸勿忘。”
译文:
各位堂亲都很好,只是常常挂念。最近怎么样?希望不要忘记。
以上仅为《十七帖》中的一部分内容,整部作品共计二十九通书信,每一封都体现了王羲之深厚的书法造诣与真挚的情感表达。其笔法流畅自然,结构严谨而不失灵动,展现了草书的独特魅力。
如今,许多书法爱好者和研究者通过查阅《十七帖》的释文与译文,不仅能够欣赏到王羲之的艺术风格,还能更深入地理解魏晋时期的文化背景与人文精神。
如需进一步了解《十七帖》的书法风格、历史背景或具体字词解析,可参考相关古籍资料或专业书法研究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