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集锦】《记承天寺夜游》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一篇散文,以其简练的语言、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成为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本文通过对一次夜晚游览承天寺的记述,表达了作者在贬谪生活中的孤寂与豁达,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感悟。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篇课文,以下整理了一套涵盖字词解释、句子翻译、内容理解、写作手法分析及拓展思考等方面的练习题,旨在提升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一、字词积累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 念无与为乐者(念:______)
-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遂:______)
- 怀民亦未寝(寝:______)
- 盖竹柏影也(盖:______)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______)
2. 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 欣然起行(“行”通“形”,表示动作)
- 盖竹柏影也(“盖”通“概”,大概)
二、句子翻译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三、内容理解
1. 文章开头写“月色入户”,有何作用?
2. 苏轼与张怀民为何“相与步于中庭”?他们的行为反映了怎样的心境?
3.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4. 结尾“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写作手法分析
1. 本文语言简洁,但意境深远,请结合具体语句说明其艺术特色。
2. 文章通过描写月夜景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 作者在文中如何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内心情感?请举例说明。
五、拓展思考
1. 苏轼被贬黄州后,仍能以豁达的心态面对人生困境。你如何看待他的这种精神?
2. 如果你是当时与苏轼同游的人,你会如何回应他的感慨?
3. 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在某个静谧的夜晚,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与自由?请描述一下。
六、作文训练
题目:《月下独行》
要求:以第一人称叙述一次夜晚独自漫步的经历,描写环境、心情,并表达内心的感受。可参考《记承天寺夜游》的写作风格。
结语:
《记承天寺夜游》不仅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更是一次心灵的旅程。通过这些练习题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同时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与审美能力。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不断积累,逐步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