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优秀公开课一等奖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理解《将进酒》的创作背景及作者李白的生平;
- 掌握诗中关键语句的含义和艺术特色;
- 学习并体会诗歌中的豪放风格与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讨论、赏析等方式,提升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 引导学生结合历史背景分析诗歌的思想内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李白豪放不羁、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 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欣赏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诗中“人生得意须尽欢”的思想内涵;掌握诗句的语言特色与表现手法。
- 难点:体会诗人复杂的情感变化,把握其在失意中依然保持豪迈的情怀。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音频资料(如朗诵版《将进酒》);
- 学生预习:通读课文,查阅李白生平及创作背景。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播放《将进酒》朗诵音频,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教师提问:“你听过‘天生我材必有用’这句话吗?它出自哪首诗?你对这首诗有什么印象?”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
(二)整体感知(10分钟)
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节奏和语气。
2.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3. 提问:你从诗中感受到怎样的情绪?诗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
(三)文本细读(20分钟)
1. 分段讲解:
-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朝如青丝暮成雪。”
- 解析比喻与夸张手法,感受时间流逝之快。
- “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
- 分析诗人及时行乐的思想,探讨其背后的人生观。
- 第三段:“天生我材必有用……与尔同销万古愁。”
- 体会诗人虽怀才不遇却仍不失豪情的胸怀。
2. 小组讨论:
- “你认为诗人是真的在劝人及时行乐吗?还是另有深意?”
- “如何理解‘万古愁’这一说法?”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1. 拓展阅读:比较《将进酒》与其他李白诗作(如《月下独酌》《蜀道难》),分析其风格异同。
2.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思考“面对挫折时,我们该如何调整心态?”
(五)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强调李白诗歌的豪放风格与积极人生态度。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多关注经典文学作品,提升文化素养。
(六)作业布置(2分钟)
1. 背诵《将进酒》全文;
2. 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人生得意须尽欢”这句话的理解。
五、板书设计:
```
将进酒
——李白
主题:人生短暂,及时行乐
情感:豪放洒脱,不失自信
语言:夸张、比喻、对比
思想:纵情欢乐,超然物外
```
六、教学反思(课后)
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将进酒》,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但在分析诗歌深层思想时,部分学生仍存在理解困难,需在后续教学中加强引导与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