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肝健脾和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90例疗效观察】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功能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饱胀感、早饱、恶心等症状,但经过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由于其发病机制复杂,治疗手段多样,中医在该病的调理中展现出独特优势。
近年来,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应用“疏肝健脾和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90例,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将相关资料整理如下,以供参考。
本研究对象为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就诊于我院消化科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共90例。纳入标准包括:符合罗马IV诊断标准;排除器质性胃病、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其他明显病因;年龄在18-65岁之间;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均接受“疏肝健脾和胃汤”治疗,并进行为期8周的随访观察。
“疏肝健脾和胃汤”由柴胡、白芍、香附、陈皮、茯苓、白术、砂仁、枳壳、甘草等组成,具有疏肝理气、健脾和胃、调和中焦之功效。根据患者具体症状进行辨证加减,如兼有胃热者加黄连、栀子;脾胃虚寒者加干姜、党参;气滞明显者加木香、厚朴等。
治疗期间,患者每日服用一剂,分早晚两次温服,连续服用8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症状评分量表对患者的上腹痛、饱胀感、早饱、嗳气、反酸等症状进行评估,并记录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
结果显示,在治疗8周后,90例患者中,显效42例(46.7%),有效35例(38.9%),无效13例(14.4%),总有效率为85.6%。与治疗前相比,各症状评分均有显著下降(P<0.05),说明该方剂在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
此外,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提示该方剂安全性较高,适合长期服用。部分患者在治疗初期出现轻微胃肠道反应,如轻度腹泻或腹胀,但均为一过性,未影响继续治疗。
综上所述,“疏肝健脾和胃汤”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方面表现出良好的临床效果,尤其适用于肝郁脾虚型患者。其通过调节情志、增强脾胃运化功能,从而缓解消化不良症状,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疏肝健脾和胃汤;中医治疗;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