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心理健康教案:高兴和生气的时候】一、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帮助幼儿认识并理解“高兴”和“生气”这两种基本情绪,知道它们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情绪。
2. 情感目标:引导幼儿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学会在不同情绪下做出适当的行为反应。
3. 行为目标:鼓励幼儿在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能够尝试用合理的方式表达和调节情绪。
二、活动准备:
- 情绪卡片(笑脸、哭脸、生气脸等)
- 简单的情绪故事图片
- 音乐《我是快乐的小朋友》
- 小道具:小喇叭、小气球、小纸巾等
- 安静角落布置(情绪角)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播放轻快的音乐《我是快乐的小朋友》,带领幼儿一起拍手跳舞,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教师提问:“小朋友,你们今天开心吗?为什么?”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
2. 情绪识别(10分钟)
出示情绪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每张卡片代表的情绪。
教师提问:“这张卡片是谁的表情?你什么时候会这样?”
通过互动游戏“找一找”,让幼儿找出对应情绪的图片或表情。
3. 情境讨论(10分钟)
教师讲述两个简单的情景故事:
- 情景一:小明在幼儿园得到了老师表扬,他非常开心,笑了起来。
- 情景二:小红不小心打翻了玩具,她很生气,大声哭了。
引导幼儿讨论:“你觉得小明和小红的心情一样吗?他们为什么会这样?”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情绪,并分享自己曾经有过类似的情绪体验。
4. 情绪表达与调节(10分钟)
教师引导幼儿学习如何表达和调节情绪:
- 高兴的时候:可以笑、唱歌、跳舞、和朋友分享。
- 生气的时候:可以深呼吸、数数、告诉老师或朋友、用小喇叭喊出来。
组织小游戏“情绪小剧场”,请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练习表达不同的情绪。
5. 情绪角体验(5分钟)
设置一个“情绪角”,提供安静的空间和道具,让幼儿在需要的时候可以独自冷静一下,或者和同伴一起分享心情。
四、延伸活动建议:
-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随时关注幼儿的情绪变化,给予及时的回应和引导。
- 鼓励家长在家中也关注孩子的情绪表现,共同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情绪表达方式。
- 可以开展“我的情绪日记”活动,让幼儿用图画或简单的文字记录每天的心情。
五、活动反思:
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帮助幼儿初步认识和理解“高兴”和“生气”这两种情绪,激发了他们的表达欲望。在活动中,大部分幼儿都能积极参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今后可进一步丰富情绪种类,逐步引导幼儿认识更多复杂的情绪,如“伤心”、“害怕”等,促进其情绪智力的发展。
备注:本教案内容为原创设计,结合小班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注重趣味性与互动性,旨在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情绪认知与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