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百科 > 精选范文 >

课文《阿长与山海经》的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课文《阿长与山海经》的教学设计,急!求解答,求不沉贴!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22 10:53:28

课文《阿长与山海经》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了解鲁迅及其作品的背景,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主要人物形象。

- 理解作者通过回忆的方式表达对阿长的情感变化,体会语言的细腻与含蓄。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

- 培养学生从细节中把握人物性格、情感变化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作者对阿长的复杂情感,体会普通人身上的人性光辉。

-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平凡人物,学会尊重与感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分析阿长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对她的感情变化。

- 难点:体会文中“我”的情感转变,理解“敬意”与“憎恶”的交织。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多媒体课件、相关背景资料、课文朗读音频。

- 学生:预习课文,查找鲁迅的相关资料,思考“你身边有没有像阿长这样的人”。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与初步理解

1. 导入新课(5分钟)

- 展示鲁迅的照片与《朝花夕拾》的封面,简要介绍鲁迅的生平及写作背景。

- 提问:“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一个让你印象深刻的普通人?为什么?”引发学生思考。

2. 初读课文(10分钟)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 教师讲解生词如“切切察察”“诘问”等,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

3. 整体感知(10分钟)

- 提问:“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你对她有什么初步印象?”

- 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教师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初步认识阿长的性格特点。

第二课时:深入分析与情感体验

1. 精读课文(15分钟)

- 分段阅读,重点分析阿长的言行举止,如她讲“长毛”的故事、买《山海经》等情节。

- 引导学生找出描写阿长的细节,体会其性格特征:粗俗但善良、迷信但真诚。

2. 情感探究(15分钟)

- 提问:“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是怎样的?有哪些变化?”

- 学生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如“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体会“我”对阿长的感激与敬重。

- 讨论:为何作者一开始“憎恶”阿长,后来却“敬佩”她?

3. 拓展延伸(10分钟)

- 阅读《朝花夕拾》中其他篇目,比较鲁迅笔下的其他人物形象。

- 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思考“平凡人是否也有值得尊敬的地方”。

第三课时:总结升华与写作训练

1. 课堂小结(5分钟)

- 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强调阿长的形象特点以及作者的情感变化。

- 总结:平凡的人也能带来深刻的影响,我们要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2. 写作训练(15分钟)

- 题目:《我身边的“阿长”》

- 要求:以记叙文形式,描述一位对你影响深远的普通人,写出他的特点与你对他的情感。

3. 布置作业(5分钟)

- 完成写作任务。

- 阅读《朝花夕拾》其他篇章,写一篇读书笔记。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角度的阅读与分析,引导学生走进鲁迅的世界,感受他对普通人的深情。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与表达,鼓励他们从生活中寻找共鸣,提升语文素养与人文情怀。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