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分》(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x-】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单元中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初步建立除法的模型。通过生活情境引入,帮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体会“平均分”的意义,为后续学习除法算式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判断是否为平均分;
- 能够用语言描述平均分的过程,并能用实物或图形进行操作。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 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抽象出数学概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 培养学生公平、公正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正确判断是否为平均分。
- 教学难点: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平均分”的过程,理解“每份同样多”的本质。
四、教学准备:
- 教具:水果图片、小棒、圆片、多媒体课件等;
- 学具:每人若干小棒、圆片;
- 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成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情境导入(5分钟)
教师创设生活情境:“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苹果,想分给同学们吃,但要分得一样多,你们愿意帮忙吗?”
展示苹果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分才能“公平”。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平均分’。”
2. 探究新知(15分钟)
(1)动手操作:
教师分发小棒或圆片,让学生尝试将一定数量的物品分成几份,要求每份同样多。
学生操作后,教师请几名学生展示自己的分法,并说明自己是怎么分的。
(2)讨论交流:
教师提问:“你分的是不是平均分?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每份同样多”是平均分的关键特征。
(3)归纳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什么是“平均分”,并板书关键词:“每份同样多”。
3. 巩固练习(10分钟)
(1)判断题:出示几组分法图示,让学生判断是否为平均分。
(2)操作题:学生根据题目要求,用学具分一分,说一说。
(3)游戏活动:开展“分糖果”小游戏,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4. 拓展提升(5分钟)
教师提出问题:“如果有一些物品,怎么分才能做到平均分呢?”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分法,并鼓励他们用语言表达出来。
5. 总结提升(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平均分”的关键点。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平均分”的例子,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六、作业设计:
1. 完成课本第1页的练习题;
2. 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分一些物品,如饼干、水果等,尝试进行“平均分”,并记录下来。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了“平均分”的概念。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了课堂效率。但在个别学生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不明确的问题,需在今后教学中加强个别指导与反馈。
八、板书设计:
```
平均分
——每份同样多
举例:
分成2份,每份3个;
分成3份,每份2个。
```
九、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观察、学生操作展示以及练习反馈,了解学生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基本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