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百科 > 精选范文 >

苏轼《书上元夜游》阅读答案及译文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苏轼《书上元夜游》阅读答案及译文,拜谢!求解答这个难题!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23 22:46:42

苏轼《书上元夜游》阅读答案及译文】《书上元夜游》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所写的一篇散文,文章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上元节(即元宵节)夜晚出游的情景,展现了他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以及对人生闲适之趣的感悟。本文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也反映了苏轼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一、原文

>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二、译文

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客人乘船在赤壁下游览。清风缓缓吹来,水面平静无波。我举起酒杯,邀请客人一起饮酒,吟诵《明月》的诗句,唱着《窈窕》的篇章。不久,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斗宿和牛宿之间缓缓移动。白色的露水弥漫在江面上,水光与天色相接。我们任凭小船随波漂流,仿佛置身于广阔无边的水域之中。那种感觉浩荡如驾风飞行,不知停在哪里;轻盈如超脱尘世,仿佛要羽化升仙一般。

三、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1. 文中“壬戌之秋”指的是哪一年?

答:壬戌年是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年份,具体为公元1082年,也就是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二年。

2.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描写了怎样的环境?

答:这句描写的是风平浪静、景色宜人的夜晚,营造出一种宁静、安详的氛围。

3. 苏轼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文章通过描绘夜游赤壁的美景,表达了苏轼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豁达态度,以及他虽身处逆境却依然保持乐观的精神。

4.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此句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在江面上漂浮时的自由与洒脱。

5.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的理解。

答:这句话表现出作者在大自然中感到无比自由,仿佛可以乘风而行,不受拘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满足与超然物外的心态。

四、赏析

《书上元夜游》虽短,但意境深远。苏轼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游赤壁的美景,将自然与人情融为一体,展现出他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思。文章语言优美,结构紧凑,情感真挚,是苏轼散文中的经典之作。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苏轼对自然的热爱,也能体会到他在逆境中依然保持豁达乐观的精神风貌。这种精神对于现代人来说,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结语:

苏轼的《书上元夜游》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生活态度的表达。它提醒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也要学会欣赏身边的美好,保持一颗淡泊宁静的心。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