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ldquo及咬人及rdquo及的电》小班教案)】一、活动名称
《会“咬人”的电》
二、活动目标
1. 认识常见的电器,了解它们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2. 知道电的危险性,初步建立安全用电的意识。
3. 通过游戏和故事,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三、活动准备
1. 图片或实物:如电风扇、电灯、插座、电线等。
2. 安全用电的动画视频或图片。
3. 小实验材料:如电池、小灯泡、导线等(确保安全)。
4. 教具:制作“电的危险”情景图或卡片。
四、活动过程
1. 导入活动(5分钟)
教师提问:“小朋友,你们家里有哪些东西是靠电来工作的?”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知道的电器。接着出示图片或实物,让幼儿观察并说说它们的用途。
2. 故事讲述(8分钟)
教师讲述一个简短的故事:
“有一天,小明看到一个插头插在插座里,他想摸一摸,结果被电到了。他哭着跑去找妈妈,妈妈告诉他:‘电很厉害,不能随便碰!’从那以后,小明就学会了不乱动电器。”
3. 观看动画/图片(5分钟)
播放一段关于“电的危险”的动画视频或展示相关图片,帮助幼儿更直观地理解电的危险性。
4. 实验小探索(10分钟)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简单的电路实验(如用电池、导线、小灯泡组成简单电路),让幼儿观察灯泡亮起来的现象,并讲解这是电流通过的结果。同时强调:“这个实验是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小朋友不能自己动手哦!”
5. 游戏互动(8分钟)
开展“找一找”游戏:教师出示一些图片,包括安全和不安全的用电行为(如插头未拔、湿手摸插座等),请幼儿指出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鼓励幼儿积极发言。
6. 总结与延伸(4分钟)
教师总结:“电虽然有用,但也很危险,我们一定要学会保护自己,不随意触碰电器和插座。”鼓励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检查家里的用电情况,看看有没有需要注意的地方。
五、活动延伸
1. 鼓励幼儿画出自己认识的电器,并贴上“小心电”的标志。
2. 在班级设置“安全用电角”,摆放相关图片和资料,供幼儿自由观看学习。
六、注意事项
1. 所有实验必须在教师监督下进行,确保安全。
2. 活动中避免使用任何可能带来安全隐患的教具。
3. 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安全意识。
七、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故事、动画、实验和游戏等多种形式,帮助幼儿初步了解电的特性和危险性,增强了他们的安全意识。今后可结合更多生活场景,进一步巩固幼儿的安全用电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