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北戴河上下片赏析】《浪淘沙·北戴河》是毛泽东于1954年夏天在北戴河避暑期间创作的一首词,既描绘了北戴河的自然风光,也抒发了作者对历史变迁、人民力量和革命理想的深刻思考。该词分为上下两片,内容丰富,意境深远。
一、原文回顾
上片: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下片: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二、与赏析
项目 | 内容 |
作者 | 毛泽东 |
创作时间 | 1954年夏 |
地点 | 北戴河 |
体裁 | 词(《浪淘沙》) |
主题思想 | 自然风光与历史变迁结合,表达对时代变革的感慨 |
上片内容 | 描写暴雨中的北戴河景象,展现大海的壮阔与渔民的艰辛 |
下片内容 | 回顾历史人物曹操,感叹时光流逝,表达对新时代的赞美 |
艺术特色 | 借景抒情,古今交融,语言凝练有力 |
情感基调 | 壮阔中带沉思,豪迈中显深沉 |
三、逐句赏析
上片:
-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描绘出一场猛烈的雨势,以及海浪翻腾的壮观景象,营造出一种天地动荡的氛围。
- “秦皇岛外打鱼船”:点明地点,同时引出渔民的生活场景,为下文埋下伏笔。
-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通过疑问句式,表现出面对茫茫大海时的渺小感与迷茫情绪。
下片:
-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将历史拉回三国时期,提到曹操(魏武帝)曾在此地留下诗篇,借古抒怀。
- “东临碣石有遗篇”:引用曹操《观沧海》中的诗句,表达对历史人物的敬仰。
-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以秋风象征时代的更替,表明如今社会已发生巨大变化,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
四、整体评价
《浪淘沙·北戴河》是一首兼具写景与抒情、怀古与现实的作品。上片以自然景观为主,下片则由景入史,最后回归现实,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对新时代的坚定信念。全词语言简练,意境开阔,既有古典诗词的韵味,又充满现代革命者的豪情。
结语:
《浪淘沙·北戴河》不仅是毛泽东对北戴河自然风光的描写,更是他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反思。通过这首词,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也能体会到一位革命领袖对国家未来的坚定信心。
以上就是【浪淘沙北戴河上下片赏析】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