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百科 > 精选范文 >

知易行难的典故

2025-10-24 00:22:51

问题描述:

知易行难的典故,麻烦给回复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24 00:22:51

知易行难的典故】“知易行难”是一个常被引用的成语,出自《尚书·说命中》:“非知之艰,行之惟艰。”意思是:知道并不难,难的是去做、去实践。这个成语强调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指出人们往往容易理解道理,却难以将其付诸行动。

在古代,许多思想家和历史人物都曾对此进行过探讨。比如孔子强调“学而时习之”,认为学习不仅要掌握知识,更要不断实践;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主张知与行应统一,不能割裂。这些思想都在不同程度上回应了“知易行难”的现实问题。

“知易行难”是中华文化中一个重要的哲学命题,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它提醒人们,真正的智慧不仅在于了解道理,更在于将这些道理转化为实际行动。历史上许多名人都曾对这一观点进行过深入思考和实践,形成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知易行难的典故总结表

典故名称 出处 内容简述 核心含义
《尚书·说命中》 《尚书》 “非知之艰,行之惟艰” 理解不难,实践困难
孔子“学而时习之” 《论语》 强调学习后要不断实践 知识需通过实践巩固
王阳明“知行合一” 《传习录》 主张知与行不可分离 真正的智慧在于行动
韩非子“言多必失” 《韩非子》 强调言行一致的重要性 空谈无益,实践为本
诸葛亮“临事而惧” 《三国志》 指出做事前应谨慎对待 理解之后还需慎重行动

通过以上典故可以看出,“知易行难”不仅是古代哲人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也是现代人面对现实挑战时值得深思的问题。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实践,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以上就是【知易行难的典故】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