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秋水原文及翻译】《庄子·秋水》是《庄子》一书中的重要篇章,主要通过寓言故事和哲学思辨,探讨宇宙、人生、知识与境界之间的关系。文章以“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开篇,借自然景象引出对天地、万物、人与道的思考,体现了庄子“无为而治”、“齐物论”的思想。
以下是对《庄子·秋水》原文的总结,并附上部分段落的翻译,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思想内涵。
一、
《庄子·秋水》主要围绕“小大之辩”展开,通过河伯与海若的对话,揭示了人类认知的局限性与宇宙的无限性。文章强调:人的见识受环境所限,唯有超越自我,才能认识更广阔的世界。同时,也表达了庄子对“道”的追求,认为真正的智慧在于顺应自然、不执着于外在的功名利禄。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 原文 | 翻译 |
|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 秋天雨水时节到来,众多河流注入黄河,水流浩大,两岸之间,连牛马都分辨不清。 |
|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 在这个时候,河神高兴地自满,认为天下的美景都在自己这里。 |
|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 他顺着水流向东走,到了北海,面向东看去,看不到水的尽头。 |
|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 在这个时候,河神才转过脸来,望着海神感叹道:“俗语说:‘知道很多道理,就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啊。” |
|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 而且我曾经听说过,有人认为孔子的学问很少,伯夷的义气也不足,起初我不相信。 |
|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如今我看到你的无穷无尽,如果不是来到你的门前,那就危险了。我将长久地被有见识的人所耻笑。 |
三、思想要点归纳
| 思想主题 | 内容简述 |
| 认知局限 | 河伯因视野狭隘而自满,后因见到大海才意识到自己的渺小。 |
| 齐物思想 | 庄子主张万物平等,不应以主观标准衡量一切。 |
| 顺应自然 | 强调人应顺应自然规律,而非强求改变。 |
| 无为而治 | 通过自然现象引导人们放弃执着,追求内心的自由。 |
| 对“道”的追求 | 最终目标是领悟“道”,达到与天地合一的境界。 |
四、结语
《庄子·秋水》不仅是哲学散文的典范,更是对人性、社会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它提醒我们:知识虽可贵,但更应保持谦逊;世界虽辽阔,唯有不断学习与探索,才能接近真理。这篇文章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深入研读与思考。
以上就是【庄子秋水原文及翻译】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