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百科 > 精选范文 >

中考语文高级词语解释洞若观火等

2025-10-30 23:30:05

问题描述:

中考语文高级词语解释洞若观火等,急!求解答,求此刻有回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30 23:30:05

中考语文高级词语解释洞若观火等】在中考语文考试中,词语理解是重要考点之一。掌握一些高级词语的含义和用法,不仅有助于阅读理解,还能提升写作表达能力。本文将对“洞若观火”等常见高级词语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直观展示其释义、出处及用法。

一、词语总结

1. 洞若观火

- 释义:形容看得非常清楚明白,像看火一样透彻。

- 出处:《尚书·盘庚上》:“予若观火。”

- 用法:多用于形容人观察事物非常敏锐、分析问题非常透彻。

- 例句:他对事情的了解洞若观火,所以能迅速做出判断。

2. 不言而喻

- 释义: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非常明显。

- 出处:《孟子·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 用法:常用于描述某些现象或事实无需解释即可理解。

- 例句:他迟到的原因不言而喻,大家都心知肚明。

3. 耳濡目染

- 释义: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 出处:唐·白居易《与元九书》:“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 用法:多用于描述环境对人的长期影响。

- 例句: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他自然耳濡目染,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4. 举一反三

- 释义:从一件事情类推到其他事情,比喻善于推理和联想。

- 出处:《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用法:常用于学习或思考过程中,强调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 例句:老师教的方法很实用,只要学会举一反三,就能解决很多问题。

5. 触类旁通

- 释义:掌握了某一知识后,能够推知其他相关知识。

- 出处:《礼记·学记》:“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 用法:强调知识迁移和逻辑推理能力。

- 例句:他学习能力强,往往能触类旁通,很快掌握新内容。

二、词语对比表格

词语 释义 出处 用法 例句
洞若观火 看得非常清楚明白 《尚书·盘庚上》 形容观察敏锐、分析透彻 他对情况洞若观火,立刻作出判断
不言而喻 无需说明就明白 《孟子·尽心上》 描述显而易见的道理 这个问题的答案不言而喻,大家都知道
耳濡目染 长期接触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唐·白居易《与元九书》 描述环境对人的影响 从小在艺术氛围中长大,他耳濡目染,很有才华
举一反三 从一个例子推广到其他例子 《论语·述而》 强调推理和联想能力 他善于举一反三,学习效率很高
触类旁通 掌握一门知识,能推及其他知识 《礼记·学记》 强调知识迁移和逻辑思维 他学习认真,常常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三、总结

在中考语文中,掌握这些高级词语不仅能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文章内容,还能在作文中提升语言表达的层次。建议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积累,结合语境记忆词语的含义和用法,做到灵活运用,避免机械记忆。

希望以上内容能为备考的同学提供实用的帮助,祝大家中考顺利!

以上就是【中考语文高级词语解释洞若观火等】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