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微凉的傍晚,天边泛着淡淡的橘红色,像是被风吹散的余烬。我独自走在校园的小路上,脚步轻缓,耳边除了风声,似乎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回音。
那是我第一次真正“静听回声”。
高一的生活刚刚开始,一切都显得陌生而紧张。课程变多了,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变得复杂起来。我习惯了沉默,习惯了在课堂上低头写笔记,习惯了在课后一个人走回宿舍。那时的我,像一只躲在壳里的蜗牛,不敢轻易触碰外界的声音。
直到那天,我在图书馆的角落里,偶然听到一个声音——不是来自书本,也不是来自别人,而是来自自己的内心。
那天,我坐在靠窗的位置,阳光透过玻璃洒在书页上,我正读着一篇关于“回忆与成长”的文章。突然,一阵风吹过,书页翻动,仿佛是大自然在轻声低语。那一刻,我忽然意识到,自己已经很久没有真正“听见”内心的声音了。
我开始思考:我们是否常常被外界的声音所淹没?手机的提示音、同学的交谈声、老师的讲课声……这些声音不断涌入我们的耳朵,却很少有人愿意停下来,听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回声。
于是,我决定尝试“静听回声”。每天放学后,我会走到操场的一角,坐在长椅上,闭上眼睛,任由思绪飘远。有时是过去的点滴回忆,有时是对未来的憧憬,有时只是单纯的安静。我发现,当我不再急于表达、不再急于回应,内心的声音反而变得更加清晰。
有一次,我回忆起小时候和爷爷一起放风筝的日子。那时候的我,无忧无虑,笑声清脆。而现在的我,却被各种压力包围,连呼吸都变得沉重。但当我“听见”那段回忆时,内心竟有一种久违的温暖。原来,那些被遗忘的瞬间,依然在心底回响。
渐渐地,我发现自己变得不一样了。我不再害怕与人交流,也不再一味逃避问题。我知道,每一次“静听回声”,都是对自我的一次重新认识。它让我明白,成长不仅仅是向前奔跑,更是在某个安静的时刻,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
现在,每当夜深人静,我都会轻轻闭上眼睛,聆听内心的回声。它们或许微弱,或许模糊,但正是这些声音,构成了我真实的模样。
静听回声,不只是倾听过去,更是倾听自己。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愿我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宁静与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