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能正确书写“陡峭、形状、著名”等词语。
- 理解“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奇石的特点,体会作者描写方法的生动性。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黄山奇石的奇特和美丽。
-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自己喜欢的奇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欣赏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
了解黄山奇石的种类及其特点,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 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文字想象画面,体会文章的意境美。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黄山风景图片、相关视频资料。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有关黄山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出示黄山的图片或播放短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
>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你对黄山有什么印象?”
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黄山奇石》,看看那里的石头有多奇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
- 文中提到了哪些奇石?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
- 这些奇石有什么特点?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不懂的字词,同桌互相交流。
3. 教师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重点讲解“陡峭、闻名、姿态各异”等词语。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20分钟)
1. 学习
-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中心句:“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著称。”
- 提问:“为什么说黄山的石头是‘奇石’?”
-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因为这些石头形状奇特、富有想象力。
2. 学习第二至五段:
- 分组学习“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等奇石。
- 每组派代表汇报:
- 描述奇石的外形;
- 说出它像什么;
- 说说作者是怎么写的。
3. 引导学生比较不同奇石的描写方式:
- 有的用比喻,如“金鸡叫天都”;
- 有的用拟人,如“天狗望月”;
- 有的则直接描写形状,如“仙人指路”。
(四)拓展延伸,激发想象(10分钟)
1. 教师展示更多黄山奇石的图片,鼓励学生发挥想象,为其他奇石命名。
- 如:“猴子观海”“仙女弹琴”“龙爪石”等。
2. 学生分组讨论,用一句话描绘自己想象中的奇石,并进行口头表达。
(五)总结升华,情感渗透(5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黄山奇石的特点:
- 形态各异,充满想象力;
- 是大自然的杰作,也是我国的瑰宝。
2. 提问:“如果你有机会去黄山,你想看哪一块奇石?为什么?”
3. 教师总结:
> “黄山不仅有美丽的景色,还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希望同学们能多了解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身边的每一处风景。”
五、作业布置
1. 写一篇小短文,题目为《我最喜欢的黄山奇石》,要求写出它的样子和你的感受。
2. 查找资料,了解黄山的其他奇石,并与同学分享。
六、板书设计
```
黄山奇石
奇石种类: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
描写方法:比喻、拟人、形象描写
情感目标:热爱祖国山河,激发想象力
```
七、教学反思(可选)
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黄山奇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