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练习题及答案】《孙权劝学》是出自《资治通鉴》的一篇经典文言文,讲述了三国时期吴国君主孙权鼓励下属吕蒙学习的故事。这篇文章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常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用于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和理解古人的学习态度。
以下是一些关于《孙权劝学》的练习题及参考答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章内容和思想内涵。
一、基础知识题
1. 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答案:
(1)“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当涂”意为“当权”;“掌事”指“掌管事务”。整句意思是: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能不学习!
(2)“孤”是古代君王的自称;“治经”指研究儒家经典;“博士”是古代官职名。整句意思是:我难道是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
(3)“士”指有志向的人;“三日”表示时间短暂;“刮目相待”指用新的眼光看待。整句意思是:士人分别几天后,就应当用新的眼光看待他。
二、理解与分析题
2. 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
答案:
孙权认为吕蒙虽然有勇有谋,但缺乏文化素养,无法胜任更高级别的政务。因此,他希望吕蒙通过学习提升自己,以更好地辅佐国家。
3. 文中“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答案:
这句话表明孙权自己也十分重视学习,并且从学习中受益良多。他以此来激励吕蒙,说明学习对个人成长和事业成功都有重要意义。
4.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答案:
这句话强调人要不断进步,不能以旧眼光看待他人。即使只隔了几天,如果一个人有了显著的进步,就应该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他。
三、翻译与拓展题
5.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蒙辞以军中多务。”
答案:
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由推辞。
6. 结合现实,谈谈你对“学习”的看法。
答案(示例):
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或工作,更是为了提升自我、丰富人生。在现代社会,知识更新迅速,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正如《孙权劝学》所体现的那样,学习是一种终身的行为,它能够让人不断进步,赢得尊重。
四、阅读理解题
7. 本文主要运用了哪种描写手法?请举例说明。
答案:
本文主要运用了对话描写。例如,孙权与吕蒙之间的对话,生动地展现了孙权劝学的过程和吕蒙的态度转变,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8. 吕蒙在学习前后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案:
吕蒙在学习前只是个武将,学习后则变得博学多才,得到了大家的赞赏。这说明只要努力学习,任何人都可以取得进步,改变自己的命运。
五、写作与表达题
9. 请你以“学习的重要性”为主题,写一段话。
答案(示例):
学习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途径。无论身处何地,我们都应该保持求知的欲望,不断充实自己。只有通过学习,我们才能拓宽视野,提高能力,面对未来的挑战。正如古人所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让我们珍惜学习的机会,做一个不断进取的人。
总结:
《孙权劝学》不仅是一篇文言文,更是一则富有哲理的故事。它告诉我们:学习不分早晚,贵在坚持;只要愿意努力,每个人都能实现自我超越。通过练习题的训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并从中汲取智慧,指导现实生活中的学习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