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列组合教案二: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范本】一、活动名称
有趣的排列组合
二、适用年龄
幼儿园中班(4-5岁)
三、活动目标
1. 通过游戏和操作活动,初步感知“排列”与“组合”的概念。
2. 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简单的排列与组合尝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3. 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增强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四、活动准备
1. 教具:不同颜色的积木若干(如红、黄、蓝三种颜色),每种颜色各3块;
2. 操作卡片若干(用于记录排列结果);
3. 图片或实物道具(如小动物、水果等);
4. 黑板或白板、彩色粉笔或马克笔。
五、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出示两种颜色的积木,引导幼儿观察:“今天我们要玩一个有趣的游戏,看看谁能用这些积木摆出不同的样子。”
提问:“如果我有红色和黄色两个颜色的积木,我可以怎么放?”
鼓励幼儿自由发言,激发兴趣。
2. 探索与操作(15分钟)
教师分发材料,让幼儿两人一组进行操作。
任务一:用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积木,每人摆出不同的排列方式,看谁摆得最多。
任务二:用两种颜色的积木,尝试不同的组合方式,并在操作卡上画出来或贴上图片。
教师巡回指导,适时引导幼儿思考:“你有没有发现,同样的颜色换一下位置,是不是就变成了不一样的样子?”
3. 分享与交流(10分钟)
请几组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排列的。
教师总结:“我们刚才用了不同的方法把积木排成不同的顺序,这就是‘排列’;而如果我们只是选择不同的颜色,不考虑顺序,那就是‘组合’。”
4. 巩固练习(10分钟)
出示一些图片或实物(如小动物、水果等),让幼儿进行简单的组合练习。
例如:“这里有三只小动物,小猫、小狗、小兔,你能选出两只来一起玩吗?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5. 总结提升(5分钟)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今天的活动内容,强调“排列”和“组合”的区别,并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寻找类似的例子。
六、延伸活动建议
1. 在区域活动中设置“排列组合角”,投放更多材料供幼儿继续探索;
2. 家长参与:鼓励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玩“衣服搭配”游戏,体验组合的乐趣。
七、活动评价
通过观察幼儿的操作过程和语言表达,了解其对排列与组合的基本理解程度,及时给予鼓励和引导。
八、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以操作为主,注重幼儿的主动探索和合作学习,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数学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生活化的元素,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备注: 本教案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注重幼儿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在活动中获得成就感和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