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臧克家)ppt课件】 《有的人》(臧克家)PPT课件
一、作者简介
臧克家(1905—2004),中国现代著名诗人、作家。他被誉为“农民诗人”,作品多关注社会现实与人民生活。他的诗歌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代表作有《老马》《有的人》《有的人》是他在1949年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创作的一首诗,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对比手法,成为现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二、诗歌背景
《有的人》写于1949年,正值新中国成立前夕。当时,中国人民在经历了长期的战争与苦难后,迎来了新的希望。臧克家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革命先驱者的敬仰,也对那些压迫人民的人进行了批判。
这首诗虽然篇幅不长,但思想深刻,语言简练,极具感染力。
三、诗歌内容分析
全诗共分为五段,每段四句,采用对比手法,突出“有的人”与“有的人”的不同命运与人生选择。
> 有的人活着,
> 他已经死了;
> 有的人死了,
> 他还活着。
这一段是全诗的点睛之笔,通过对比揭示了生命的意义不在于肉体的存在,而在于精神的延续。
> 有的人,
> 骑在人民头上:
> “呵,我多伟大!”
> 有的人,
>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这段通过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姿态:一种是高高在上、欺压百姓的统治者,另一种是默默奉献、服务人民的劳动者。
第三段:
> 有的人,
>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 有的人,
> 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这里进一步深化主题,指出追求虚名的人终将被遗忘,而真正为人民付出的人,即使平凡,也会被铭记。
第四段:
> 有的人,
>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 有的人,
>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这是对两种人生价值观的直接对比,强调真正的英雄是为了他人而活,而不是为了自己。
第五段:
> 想到这些,
> 我们应该怎样做人?
> 怎样做事?
> 怎样活着?
结尾部分引发读者思考,引导人们反思自己的人生选择。
四、艺术特色
1. 对比手法:全诗大量使用对比,如“活着”与“死”,“伟大”与“卑微”,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2. 语言简练:诗句简洁有力,没有华丽辞藻,却富有深意。
3. 象征意义:如“野草”象征普通劳动者,“地下的火”象征革命精神。
4. 思想深刻:诗歌不仅表达了对鲁迅的怀念,更传达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五、教学建议
- 朗读指导: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歌的情感变化。
- 讨论环节: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样的人值得尊敬?”、“如何度过有意义的人生?”
- 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臧克家的其他作品,如《老马》《难民》,加深对作者风格的理解。
- 写作练习: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写一篇关于“我心中的榜样”的短文。
六、结语
《有的人》不仅是一首纪念鲁迅的诗,更是一首关于人生价值的哲理诗。它告诉我们:一个人的生命是否有价值,不在于他活了多少年,而在于他为他人做了什么,为社会留下了什么。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