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middot及魏风及middot及伐檀》原文及翻译)】《伐檀》是《诗经·国风·魏风》中的一篇,属于先秦时期的民间诗歌。它以质朴的语言描绘了劳动者在田间劳作的场景,同时也流露出对不劳而获者的不满与批判。全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原文: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翻译:
砍伐檀木的声音响叮当,把木头放在河边的岸边。河水清澈又荡漾。那些不耕种也不收割的人,凭什么能拿到三百捆的谷子呢?那些不打猎也不捕鱼的人,为什么庭院里挂着野兽呢?那些所谓有德行的人啊,难道真的只是白吃饭吗?
砍伐车辐的声音响叮当,把木头放在河的旁边。河水清澈又笔直。那些不耕种也不收割的人,凭什么能拿到三百束的谷子呢?那些不打猎也不捕鱼的人,为什么庭院里挂着大兽呢?那些所谓有德行的人啊,难道真的只是白吃饭吗?
砍伐车轮的声音响叮当,把木头放在河的水边。河水清澈又回旋。那些不耕种也不收割的人,凭什么能拿到三百囤的谷子呢?那些不打猎也不捕鱼的人,为什么庭院里挂着鹌鹑呢?那些所谓有德行的人啊,难道真的只是白吃饭吗?
赏析:
《伐檀》通过劳动者伐木、制车的过程,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公现象。诗中反复质问“不稼不穑”之人为何能享有丰收成果,表达了对剥削者的强烈不满。同时,也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尊严与自立精神。全诗节奏明快,情感激昂,具有强烈的批判意识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