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议论文写作结构模式(范文附批注)】在高考语文考试中,议论文写作是考查学生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和思想深度的重要题型。一篇优秀的议论文不仅要有明确的论点,还要有清晰的结构、严密的论证和恰当的例证。本文将围绕高考议论文的常见写作结构模式进行分析,并结合一篇范文进行详细批注,帮助考生掌握高分写作技巧。
一、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模式
高考议论文通常采用“总—分—总”的基本结构,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引言(开头)
引出话题,表明观点,提出中心论点。要求简洁有力,吸引读者注意。
2. 本论(主体)
分段论述,从不同角度展开论证。通常包括:
- 论点一:提出第一个分论点,用事实或理论支撑。
- 论点二:进一步深化,可以加入对比、举例、引用等方法。
- 论点三:总结前两个论点,或引入新的视角进行补充。
3. 结论(结尾)
总结全文,呼应开头,升华主题,发出呼吁或展望未来。
二、范文展示与批注
题目: “坚持是一种力量”
范文:
在人生的长河中,有人随波逐流,有人逆流而上。面对困境与挑战,唯有坚持,才能抵达理想的彼岸。坚持,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它让我们在风雨中不退缩,在挫折中不放弃。
首先,坚持是实现梦想的基石。古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被诸神惩罚,永远推动巨石上山,但他从未放弃。他的坚持虽无结果,却体现了人类精神的坚韧。正如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从“两弹一星”到“天宫空间站”,正是无数科研人员日复一日的坚持,才让中国在科技领域不断突破。没有坚持,就没有今天的辉煌。
其次,坚持是战胜困难的法宝。唐代诗人李白曾说:“天生我材必有用。”他一生仕途坎坷,但始终不改初心,坚持诗歌创作,最终成为千古传颂的诗仙。同样,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普通人也因坚持而改变命运。比如,乡村教师张桂梅,她扎根云南山区,几十年如一日地资助贫困学生,用坚持点亮了无数孩子的未来。
最后,坚持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从屈原投江明志,到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从王阳明龙场悟道,到鲁迅弃医从文,历史上的仁人志士无不以坚持为信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这种精神,不仅是个人的选择,更是民族的脊梁。
坚持,不是盲目固执,而是清醒后的选择。它让我们在黑暗中看到希望,在迷茫中找到方向。愿我们都能拥有这份力量,坚定前行,不负青春。
批注说明:
- 开头:通过比喻引出“坚持”的重要性,点明中心论点,语言富有感染力。
- 本论部分:
- 第一段用西西弗斯和中国航天的例子,论证“坚持是实现梦想的基石”,层次分明。
- 第二段以李白和张桂梅为例,说明“坚持是战胜困难的法宝”,体现古今结合,增强说服力。
- 第三段通过历史人物的事迹,强调“坚持是一种精神的传承”,提升文章的思想深度。
- 结尾:总结全文,呼应开头,升华主题,引发读者共鸣。
三、写作建议
1. 观点明确:开头就要亮明立场,避免含糊其辞。
2. 结构清晰:每段集中一个论点,层层递进,逻辑严谨。
3. 例子丰富:适当引用名人名言、历史典故、现实案例,增强文章的权威性和感染力。
4. 语言流畅:避免语法错误,使用规范书面语,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增强文采。
四、结语
议论文的写作并非难事,只要掌握好结构模式,合理安排内容,就能写出一篇条理清晰、立意深刻的佳作。希望本文能为备考同学提供参考,助你在高考作文中脱颖而出。